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張婷婷
漁家大鼓表演
村里的老人們也趕來參加祭拜儀式
謝洋節,就是榮成當地漁民最為重視的一項民俗活動。每年谷雨,春汛來臨,百魚上岸,為感謝大海賜給的豐厚財富,漁民們便舉行傳統的祭海、祭神,開洋、謝洋儀式。
漁民們開始給龍王上香
祭祀用的大餑餑
下午1點28分祭祀儀式正式開始,在院夼村的龍王廟漁民們吹起了漁家號子奏起了大鼓,在陣陣鑼鼓聲中漁民抬起了龍頭。隨后,由祭海族長宣讀祭海文,祭海主持宣讀四經詞。漁民們便開始擺桌獻貢,上豬頭、上餑餑、燒香敬酒。上供用的肥豬宰殺后均要用腔血涂紅,并作充氣處理。每頭豬豬頭上都掛有紅色皺紋紙或者紅色綢帶簇的一朵喜氣洋洋大紅花,表達了漁民對海神的虔誠,也增加了喜慶的氣氛。而同時,龍王廟下的漁港碼頭也開始鳴放煙火鞭炮,在鑼鼓聲中漁民們虔誠祭拜,祈求風調雨順,祝愿海上平安豐收。
上供用的生豬
省級非遺(漁民號子)、市級非遺(漁家鑼鼓)兩項兩級非遺傳承人李永喜告訴記者,谷雨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日,是農耕的重要節氣,有“雨水利百谷”之意。隨著谷雨節的到來,天氣變暖,魚蝦洄游到了榮成的近海水域。所以便有了,“魚鳥不失信”“谷雨百魚上岸”之說。嘹亮的漁家號子,承載著漁家人的希望,也代表了漁家人對海神的虔誠。
很多外地游客也趕來觀看祭拜儀式
錢福山是院夼村的老漁民了,今年69歲。在他看來許是由于氣候或環境的原因,現在的魚蝦已經沒有往年的多了。而一些年輕人也不太愿意從事出海打漁這項工作了,覺得太辛苦。想要捕撈更多的魚,就需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也不多了。對于漁民這項古老的工作在未來是否還能繼續存在,李永喜表現出了隱隱的擔憂。五一臨近,李永喜告訴記者休漁期馬上就要來了。這個時候是魚蝦要產卵,為了保證生物鏈的完整,漁民在這個時候不會出海的,海面也要平靜下來了。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張婷婷